乌梢蛇又名长溜,乌蛇、青蛇、乌风蛇、乌梢鞭、乌药蛇、黑乌蛇、黑花蛇、水律蛇、剑脊蛇、一溜黑等,为游蛇科动物[1]。
中文名
乌梢蛇
别名
乌蛇、乌风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南蛇
拉丁学名
Zaocys dhumnade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快速
导航
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真伪鉴别繁殖习性饲养方法
形态特征
其体形较大,无毒,蛇体全长2.5m以上,一般雌蛇较短,眼睛较大,鼻孔大而椭圆,位于两鼻鳞之间;上唇鳞有8枚,其4、5枚入眼,下唇鳞9~11枚,第6枚最大;颊鳞低矮,1枚,眼前鳞1枚,上缘包至头背,颞鳞前后各2枚;背鳞前段16行,后段14行,背脊中央2~4行起棱;腹鳞186~205枚,尾下鳞105~128枚,肛鳞2枚;体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呈黑褐色;背中央的2行鳞片呈黄色或黄褐色,其外侧的2行鳞片则成黑色;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腹面灰白色,其后半部呈青灰色[2]。
栖息环境
生活在丘陵地带,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3]。
生活习性
乌梢蛇对场地湿度及其环境的变化比其他蛇类更敏感,喜暖厌寒、喜静厌乱,养殖乌梢蛇时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予以满足。乌梢蛇同其他蛇类一样,亦有冬眠习性。每年的秋末冬初,当外界气温降至15℃左右时,该蛇便本能地入洞蜷曲成团、蛰伏冬眠了。
乌梢蛇 (拉丁学名:Zoacys dhumnades,别名:乌风蛇),游蛇科乌梢蛇属蛇类。它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其体形较大,无毒,蛇体全长2.5m以上,鼻孔大而椭圆,位于两鼻鳞之间;上唇鳞有8枚,下唇鳞9~11枚,背鳞前段16行,后段14行;体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呈黑褐色,背中央的2行鳞片呈黄色或黄褐色,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腹面灰白色,其后半部呈青灰色。乌梢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带,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
中文学名
乌梢蛇
拉丁学名
Zoacys dhumnades
别 称
乌蛇、乌风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南蛇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爬行纲
亚 纲
双孔亚纲
目
有鳞目
亚 目
蛇亚目
科
游蛇科
亚 科
游蛇亚科
属
乌梢蛇属
种
乌梢蛇
分布区域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是否有毒
无
乌梢蛇 ,俗称乌蛇、乌风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国外未见有报道。
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
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应予保护。乌梢蛇可入药。
乌梢蛇皮还是京胡与京二胡的专属用皮。具有黑如缎白如线的美感。现在逐步兴起仿生皮。以减少对蛇的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