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动物是一种代号为H39的原生动物:ke./view/1158183.htm
在H39被发现之前则是蚕微子最小,蚕微子是一种寄生在蚕类身体中的变形虫。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般体长为2400-3400厘米,体重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
)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又称它为娃娃鱼)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非洲大象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棕熊(棕熊在我国古代叫做罴,体长一般为150-200厘米,尾长13-16厘米,体重150-250千克,较大的能达到400一600千克,其中最高记录为生活于美国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上的,体长约为400厘米左右,体重达757千克,不仅是熊类中的庞然大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
) 最小的动物——一种代号为H39的原生动物 草履虫、绿眼虫、巴倍虫、鞭毛虫、孢子虫、变形虫、袋形虫、线形虫、纤毛虫……等原生动物都属于单细胞动物
它们的体形都很微小,只能用微米(1000分之一毫米)来计算,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
原生动物也有体形较大的种类
例如生活在死水中的喇叭虫和体形像蛇的旋口虫,有l一2毫米长,连肉眼也能够看得见
有一种生活在朽木里的原生动物,身体极细,长度竞有l米
草履虫也算是体形较大的,长约300微米,绿眼虫长约30微米,而巴倍虫就更小,只有3微米长
同最大的动物——蓝鲸相比,大小竟然相差3000多万倍
一根头发丝直径有多少?大约是70微米
而巴倍虫只有头发丝的1/20细
纤细的缝衣针的小孔洞,只有几百微米细,肉眼看来已经很细小了
可是,让孢子虫、巴倍虫等来穿孔的话,它们会嫌洞孔太大哩! 孢子虫寄生在绵羊等的食管壁内,也侵害舌肌、肋间肌、心肌等,逐渐增大,最后成为囊状体
囊状体有内外两层被膜,内部分裂成许多小球,最后形成肾形或半月形的孢子,会产生肉孢子虫毒素
这种毒素对家兔有致死作用
巴倍虫由壁虱传播,寄生在兽类的血细胞内,引起严重兽疫
牛巴倍虫会引起牛尿血病,犬巴倍虫会引起犬黄胆病和血尿热病
巴倍虫还不是最小的,比它更小的动物是蚕微粒子,只有0.5微米长,相等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140
蚕宝宝的一个细胞里,可以寄生几百个蚕微粒子,引起蚕病
蚕微粒子由蚕卵和蚕粪传播,进入蚕的消化道内,孢子发育为微小的变形虫体;变形虫体侵入消化道壁的细胞间,分裂增殖,由血液散布全身,最后形成孢子
孢子卵圆形,内有一个具有长极丝的“极囊”
还有比蚕微粒子更小的动物,那是原生动物中的一种同肋膜肺炎菌相似的单细胞动物
它只有0.1微米长,其中有一种代号为H 39的,最大直径长0.3微米,比巴倍虫要小得多
估计要有1000万亿个放在一起,才不过1克重
类病毒
美国科学家从马铃薯和番茄叶中发现一种更小的病毒,它比最小的植物病毒还要小,只有它的三十九分之一,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它,活像个耳环。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生命物质。由于这类微生物性状同病毒较接近,被命名为"类病毒"。
截止至2019年10月4日,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是:H39。
H39是原生动物代号,在原生动物中的一种同肋膜肺炎菌相似的单细胞动物。H39是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最大直径长0.3微米。
单细胞的动物称之为原生动物,意思是指它们生来就具备各部分分化和必要的生活机能。生命进行到多细胞动物就称后生动物,那指的是卵细胞要经过胚胎发育变形阶段才能出生的动物。
后生动物范围很广,它包括二胚层、三胚层、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等。H39是最小的单细胞动物。
扩展资料:
形态特征
比蚕微粒子更小的动物,那是原生动物中的一种同肋膜肺炎菌相似的单细胞动物。它只有0.1微米长,其中有一种代号为H39的,最大直径长0.3微米,比巴倍虫要小得多。估计要有1000万亿个放在一起,才不过1克重。
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嘴巴”。
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H39靠身体的外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39
最小的动物是微米变色龙,它的平均长度为30毫米长。
科学家是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的迷你型变色龙,也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变色龙, 发现的这四种迷你变色龙可在科学家手指甲上保持身体平衡,体长仅3厘米,甚至没有苍蝇大,像如此体形大小的生物或许只是其他同类变色龙的午餐而已。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特德-汤森对这些新物种进行基因检测,他说:“它们的微小体形暗示着变色龙在马达加斯加岛的进化可能是体形较小、不起眼的祖先,完全不同于现今人们常见的体形较大、色彩鲜艳的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