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蚊鱼顾名思义是吃蚊子的鱼,因被误认为嗜食孑孓,可防疟疾而被广泛引进到世界各地,所以在许多国家安家落户。1911年引入中国台湾,1924年进入内地,并在很多省市自然繁殖。
在香港,有关部门继续野放食蚊鱼作控制疟疾的生物防治工具。事实上已有很多实验证明食蚊鱼并不特别喜欢食孑孓,捕食孑孓的能力也并不比食性相近的当地鱼类强。
食蚊鱼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卵胎生,耐温差、低氧及污染环境,在华南的低地水体中形成了优势种。由于可生活于咸淡水,食蚊鱼更可沿海岸线扩散到沿海江河中。
食蚊鱼是一种勇猛的小鱼,雄鱼极具攻击性,其攻击其它鱼类,撕扯它们的鳍,甚至杀死它们。在其被推广后,非议随之而来,其并不能比土著鱼类消灭更多的蚊子,相反其造成了大量相似鱼类的灭绝。其捕食作用同样对当地浮游生物、昆虫和甲壳动物的结构造成了影响。食蚊鱼还是一些蠕虫的潜在寄主,这些寄生虫可能被传染给当地的鱼类。
1、水质:食蚊鱼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不但能够适应弱酸或者弱碱性的水,而且能够适应盐度低于3%的水。可以用放在太阳下晾晒过的自来水作为养殖用水。
2、水温:它对水温的要求不高,能够在5-40℃的水中生存。水温有小幅度的变化它们也能够适应。但是在养殖时,将水温控制在18-30℃之间,这是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
3、喂食:它是杂食性的鱼类,养殖时可以用热带鱼的饲料来喂它们。它们比较喜欢吃小型的水生昆虫,尤其喜欢吃蚊子的幼虫孑孓,这也是它们被称为食蚊鱼的原因。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喂一些孑孓给它们吃。
4、换水:因为它们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养殖的时候不用频繁换水。通常每3-4天换一次水就可以了。
生活习性
食蚊鱼集群游泳于水的表层,行动活泼、敏捷。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小球藻,特别喜食蚊的幼虫孑孓,一尾成鱼每天吞食孑孓2000余只。
由于食蚊鱼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极为贪食。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
食蚊鱼的养法:
1、饲养空间,要为它们准备合适的鱼缸,养殖密度不宜过大,还要将大小鱼分开饲养;
2、水温,水温控制在18到30度之间,这是它们生长的最适温度;
3、换水,不建议频繁换水,三到四天换一次水。二、食蚊鱼能长到2.5到5厘米,雌鱼的长度比雄鱼长。
食蚊鱼的习性
食蚊鱼集群游泳于水的表层,行动活泼、敏捷。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小球藻,特别喜食蚊的幼虫孑孓,一尾成鱼每天吞食孑孓2000余只。
由于食蚊鱼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极为贪食。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
食蚊鱼,又名:大肚鱼、柳条鱼。为杂食性,主要捕食各种孑孓,以食蚊子的幼虫为生。
食蚊鱼为小型鱼类, 体长30~40毫米, 无经济价值,它们属卵胎生鱼,卵在体内受精和孵化,特点是雌鱼直接产下小鱼而不产卵。
1、洄水喂养:洄水其实就是富含草履虫或者是轮虫的水,这样的水是需要我们自己培养的,这里不再多说了。这种方法适合喂养小型卵生鱼,如神仙鱼、灯科鱼。
2、丰年虾:可以自己买丰年虾卵自己孵化,也可以直接喂去壳的丰年虾卵(粒度很小许多鱼苗都可以直接吃,方便干净)。丰年虾孵化出后,可以立即投喂,随着时间的增加会成长为大个体的丰年虾,可以喂养稍大一点的鱼苗。
3、碾压饲料:把小的颗粒饲料(挑选粒度小且营养丰富的),用硬卡片压碎成沫,然后直接撒在水面喂养小鱼苗。这种方法适合喂养1cm以上的鱼苗。
扩展资料:
生态习性:
初级淡水鱼,表层鱼类,喜好在低海拔的溪流、沟渠、池塘、田间等缓流区活动。对环境污染的耐受力极强,可在低溶氧的环境下生存。
肉食性,以水生昆虫为主。大肚鱼喜好在暖水域活动,为表层鱼类,大多成群地在水体的表层活动。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缓流区,以及湖泊、田间、渠道等栖所。
对于环境污染的耐受力强,可以在污染的水域或低溶氧的环境生存。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栖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