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群居的食人鲳,又名红肚食人鲳、食人鱼或脂鲤——因为比一般鲤鱼在背部多一个小的脂鳍而得名
它原产亚马孙河流域,最长30多厘米,最大4千克,18个月就成熟,繁殖力强(每次产卵4000~10000粒),有很强的攻击性——攻击人和水中动物
在亚马孙河,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受到它的攻击
但是,在亚马孙河有多种食肉鱼是它的天敌,所以还不至于造成灾难
但是,由于它在中国境内没有了天敌,所以本地的各种鱼苗就成了它的“盘中美味”
2002年,曾在广东猖獗一时,引起过不小轰动
食人鱼吃鱼、动物、植物人等。
食人鲳,也称食人鱼,是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中的一种鱼,是水虎鱼的一种。水虎鱼有近56种,属脂鲤科中的锯鲑脂鲤亚科,按食性不同,可分为:杂食性,肉食性两种。
食人鲳的品种很多, 水族市面常见的是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品种。该鱼全身呈龟绿色。成群的食人鲳常将误入水中的动物在短时间内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将误入水中的人吃掉。体长可达200毫米。
食人鱼栖息在主流、较大支流,河宽甚广、水流较湍急处。成鱼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时觅食,以昆虫、蠕虫、小型鱼类、腐肉为主,但其有些相近种只吃植物和小鱼。
扩展资料
主要危害
在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成群的“食人鱼”常将误入水中的动物在短时间内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将误入水中的人吃掉。巴西人称其为“皮拉尼亚”,意思是“割破皮肤的”,印第安人常将其牙齿当小刀来用。在中国,“食人鱼”咬伤饲养人员和养殖爱好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更为严重的是,“食人鱼”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的“食人鱼”在南方广大地区都能找到适宜其繁殖生长的气候条件和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将打破生物链,威胁中国的本土鱼类,破坏现有的鱼类区系,降低生物多样性,而且会对中国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人鱼
可以吃,食人鲳的口感类似鲳鱼,鱼身比白鲳厚实,口感不像鲷鱼、石斑鱼那么细致,但是较有嚼感,鱼腹肉最嫩,鱼皮胶质厚。
食人鱼是水虎鱼(Piranha)的一种。肉食性的食人鲳,正名红腹锯鲑脂(nattereri),即纳氏锯齿鲤。该鱼体长30厘米(不计尾鳍)。食人鲳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山以东至巴西平原的诸河流中,除亚马逊河外,库亚巴河和奥利诺科河也是其主要产地。
食人鱼栖息在主流、较大支流,河宽甚广、水流较湍急处。成鱼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时觅食,以昆虫、 蠕虫、鱼类为主,但其有些相近种只吃水果和种子。活动以白天为主,中午会到有遮蔽的地方休息。
“食人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喜欢弱酸性 软水,生长适宜水温为22至28摄氏度。这种鱼群体觅食,主食比较小个体的鱼,猎食水中任何移动的东西,尤其对血腥味敏感,任何一点血腥味都会激起大群“食人鱼”的狂暴攻击。“食人鱼”体质强壮,易饲养,但不能与其它鱼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