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肥大的老鼠偷偷从洞里溜出来,鬼头鬼脑地打着坏主意。它闻到食物的香味,立即向食品柜窜去。
猫看见了,跃起身子追过去。老鼠回头见是猫,吓得“吱”的一声叫,立刻拔腿向室外逃去。猫当然不放过,紧紧追上。
老鼠逃啊逃,不料一条小河挡住去路。可这难不倒老鼠,它抬脚欲往水中跳。“站住!”草丛里传来可怕的喊声。“又是谁?”老鼠一惊,仔细一看是一条蛇。蛇正吐着信子,哧哧叫着向它游来。
前后被夹击,老鼠一时慌得不知所措……
再说猫,追到河边却不见了老鼠踪影,只看见一条蛇,躺在地上慢悠悠地移动身子。
猫猜想老鼠是跳下河去了。它沿着河岸走去,心想说不定在老鼠上学时能截住它。
结果,猫没能找到老鼠。猫正想往回走,树上的喜鹊姑娘叫住它,问:“猫先生你在寻找老鼠吧?”猫点点头。
“是刚才那条蛇把老鼠吃了。”喜鹊姑娘在枝头喳喳叫着说。
“蛇把老鼠吃了?”猫好奇地问,“它是一口一口把老鼠吃下肚去的吗?”
“不!是一口吞下去的!”喜鹊姑娘说。
“一口吞下去的?”猫有点不大相信,它想蛇嘴那样小,怎么能吃得下一只大老鼠?喜鹊看出猫的疑惑,又说道:“你要是不相信,可以去问问蛇。”
猫于是跑去问蛇。蛇正躺在草丛里休息。
“你好!蛇大姐。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猫走过去问。
“说吧,什么问题?”蛇头也不抬地说。
“你吃得下一只老鼠吗?”
蛇得意地甩甩尾巴,“那还用说,就在刚才,我就吞下过一只老鼠。”
“真是怪事。”猫还是想不明白,“蛇怎么会吞得下一只老鼠呢?”
后来蛇就慢慢给它讲它们是怎样吞食老鼠的。原来,蛇的嘴巴很特别,骨头与骨头之间,有像橡皮筋那样可以伸缩的韧带,嘴巴可以张得很大。在吞食时,它把老鼠挤挤压压弄成长条,靠牙齿帮忙,把食物送进喉头。它的肋骨可以自由分开,喉口食物就可以咽下去。所以蛇能吞下比它嘴巴大几倍的老鼠。猫终于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只会把毛吐出来,老鼠的身体非常柔软,蛇的胃酸非常强大,那些软骨就消化掉了,血肉消化掉后它就会把毛吐出来,
是民间的俗语而已。差不多就是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这意思 是一个贬义词,原来是叫猫鼠同眠的。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在中纬度地区,一般来说是蛇吃鼠半年 鼠吃蛇半年
春末到秋初的半年是蛇吃鼠的半年,由于蛇是变温动物,另外半年就在洞里冬眠保持假死状态,这个半年 老鼠会钻到射洞里去吃蛇
在低纬度热带地区 大部分蛇不冬眠 始终是蛇吃鼠。
至于二楼说的蛇鼠关系,仔细想想,老鼠太多了,冬天就把蛇吃光光,偶尔有个把幸存者到了夏天连个对象都找不到,当然要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