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湘玉是一个善良、热忱,情商很高的老板娘。她一身兼俱少妇的风韵与少女的可爱。她的优点是为人豪爽大气,不造作;她的缺点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的,因此剧里剧外大家都喜欢她。
《武林外传》是一出喜剧。女主角的名字谐音“铜镶玉”。是徐克名作《新龙门客栈》里金镶玉的搞笑翻版。
张版的金镶玉,是银川沙漠上的仙人掌花,干燥又热辣。干的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生意,遇着周淮安就卖弄风骚。佟湘玉却不卖“人肉包子”,只是把金镶玉的豪迈与“表面上的风流”继承了下来。因此还没开始看剧,就已经对她有了好感。
佟湘玉的性格不像金镶玉的夸张,她更接近我们现实中见到的人。
她的经历也比较曲折。二十六七岁,半大不小,结过婚,但老公的面还没见过就守了寡。因此她的一出场就是一个已婚妇人的装束。但是偶而撒个娇、吃个醋,你依然会觉得她是一个娇俏的小女人。
我们平时交朋友,其实最喜欢开朗、话多的人。性格开朗的佟湘玉爱讲笑话,鲜少在人前诉苦。就算诉苦时,你也不觉得她是在啰嗦。
因此和她在一起时,你基本不会感觉压抑,只会感觉放松。再有就是她话多,这样就不会冷场,就可以避免很多尴尬的情况发生。
别看佟湘玉平时抠门财迷,但是经常和他在一起的朋友就知道,当你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她是舍得“出血”来帮助你的。比如她平时抠得连点油钱都要省,还是会让莫小贝点灯。她还为会为小贝的将来考虑,给他的先生预备礼物。
总之我觉得佟湘玉的性格,既适合当哥们儿,又适合当女朋友。万种风情都迷人。
芙蓉鸟又名金丝雀、金丝鸟、白玉、白燕、玉鸟,属雀形目,雀科,丝雀属。芙蓉鸟的原产地是在大西洋沿岸的加纳利群岛、马提拉群岛以及亚述群岛上。由于鸣叫声好听,引起了捕猎者的兴趣,大量捕捉并加以驯养。现代饲养种与野生种已完全不同。我国引进芙蓉鸟约在19世纪40年代,在山东、河北、江苏等省,经当地饲养者培育,形成独特的品系。现在世界各国都有饲养。
芙蓉鸟原种体长12-14厘米,体型较麻雀瘦削。身体的羽毛黄绿加上暗色的纵纹。鸣叫声短促而简单。
芙蓉鸟鸣唱、羽色、身型、可繁殖、表演技艺五者俱佳。雄鸟的鸣唱婉转悦耳富于变化,还会学其它鸟的鸣唱,好的品种可以将其它鸟的鸣唱连在一起叫出来,多达10多啭(学一种鸟的叫声称为一套,也叫一啭)
从羽毛的颜色上来分:
有纯黄色、淡黄色、白色、绿色、桂皮、银灰、铁灰、对花、桔黄、桔红、辣椒红、古铜色和杂花等羽色以及一些中间色。黄色芙蓉鸟的数量较多,其他颜色的鸟现在已逐渐增多。
【名称】
学名:蝉
俗名别名:蚱蝉、油蝉、知了、蜘蟟、叽喳虫
英 文 名:Motschulsky
拉丁学名:
知了是一种同翅目昆虫,其种类较多,我国就有一百二十种。雄知了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雌知了虽然在腹部也有发声器,但不能发出声音。一到夏天来临,雄知了就会站在树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没完,声音传出很远,正是因为它的叫声音,而称它为知了。
知了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成整个生长周期需要3年时间。知了的若虫又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不但是传统中药材,而且营养丰富,可做成很好的小吃哦。
【简介】
俗称“知了”、一种昆虫。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蝉褪下的壳(蝉蜕)可以做药材。
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四五公分长。它们象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这些都是古老的昆虫种群的原始特征。
蝉的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作“双鼓手”的蝉。它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这种声音缺少变化,不过要比丛林金丝雀的叫声大得多。
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吸食树根的汁液。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蝉蛹经过几年缓慢的生长,作为一个能量的储存体爬出地面。它用来挖洞的前爪还可以用以攀援。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象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蜕皮后的知了附着在树枝上,依靠吸食树枝或树干的汁液生存。
【繁殖】
蝉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不同的时期。卵产在树上,幼虫生活在地下,成虫又重新回到树上。蝉在交配之后,雄蝉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蝉则开始进行产卵的任务,它用尖尖的产卵器,在树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产四到八粒,一个枝条上,往往要刺出几十个孔,然后雌蝉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
【种类】
全世界蝉的种类繁多,有3000多种。在我国,土地辽阔,一年四季均有蝉鸣。春天有“春蝉”,鸣叫时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蝉”,鸣叫时大喊“热死啦——热死啦”、“知了——知了”;秋天时有“秋蝉”,鸣叫时大喊“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蝉”,鸣叫时大喊“完了——完了”。
【知了的“谜”】
蝉为什么喜欢激昂高歌,扯着“嗓门”大喊大叫呢?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百思不得其解。他活了90多岁,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写下100多万字的研究论文集——《昆虫记》。他曾对蝉进行了多年的观察研究,并做了极其生动而细致的描述。对蝉的鸣叫他是这样描写的:“蝉的翼后的空腔里,带着一种像钹一般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强声音的强度,这种蝉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确实作了很大的牺牲。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好把它们压紧到最小的角落里。为安置乐器而缩小内部器官,这当然是极热心于音乐的了。”
然而,法布尔为了弄清蝉究竟为什么要那样没完没了地拉着“肚皮”的钹,起劲地唱歌,是不是它根本就没有听到自己的大“嗓门”,怕别人也和自己一样还没有听到,才故意提高“嗓门”呢?于是,他进行了实验,来验证一下雄蝉究竟能不能听见声音。 他站在雄蝉的背后,在距离很近的地方大声讲话,使劲吹哨子,拍巴掌,用石头与石头撞击……使用种种响声来吓唬蝉。可是蝉满不在乎地继续唱歌。真是两耳不闻身后事,一心只唱知了歌。后来,法布尔索性找来两枝打野兽的火枪,里面装满火药,在蝉的旁边连连发射,声如霹雳,可是“歌手们”照样悠闲自得地唱着,连一点竟怕和不安的表现也没有。于是法布尔得出的结论是:雄蝉是没有听觉的,它听不见周围发出的任何声音,甚至连自己声嘶力竭的鸣叫也完全听不到,它是个地道的“聋子”。
雄蝉聋不聋呢?
这是有关蝉的第一个谜。 100多年来,法布尔的结论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甚至直至20世纪80年代,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关于蝉的部分仍沿用法布尔的观点:蝉是一个“聋子”。 可是,100多年前,人们一直认为雄蝉是能听到声音的。并给雄蝉冠以“音乐大师”的美称。甚至直至目前世界上的竖琴都用蝉来装饰并做为标志。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典故:相传,古代希腊有两位名噪全国的音乐大师爱诺莫斯和阿里士多。这天,两位古艺术家正在雅典展开一场轰动全国的竖琴冠军赛。论竖琴的演奏技巧,爱诺莫斯要比阿里士多略胜一筹。哪料到,爱诺莫斯正弹奏得妙音如珠、扣人心弦的时刻,竖琴的琴弦突然断了。在这刻不容缓的时刻,恰巧飞来一只鸣蝉,把琴声继续下去了。爱诺莫斯只好顺水推舟,模拟蝉的鸣声而假奏。由于模拟的太逼真了,弄的真假难分。爱诺莫斯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为了感谢蝉的“救场”之恩,爱诺莫斯便在竖琴上装饰了蝉,以作标志。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但它反映了人们对蝉的听觉的看法,蝉要是个“聋子”的话,哪能及时飞来“救场”呢?
近年来,许多昆虫学家对蝉是“聋子”的结论表示怀疑。雄蝉有高度发达的发声器,能发出令人烦躁的高音。中、小型蝉类的呼叫声一般可达80分贝~90分贝,大型蝉类的呼叫声可高达100~130分贝。我国四川峨眉山等地的一种震旦马蝉,其群鸣声响彻整个山谷,震耳欲聋,使人不堪忍受。蝉为何使出那么大的劲儿来叫喊?目的是招引远处的雌蝉前来交配,繁衍后代。但是雌蝉的发声器官已经退化,它只能听到雄蝉发出的邀请,却哑不做声。这就意味着“情侣”之间是没有“对唱”的,它们进行单向性声音通讯。因此,雄蝉鸣叫时必须能听到自己的叫声,才能知道叫得如何,进行不断地校正自己的叫声,以便更有效地招引雌蝉。
昆虫学家经过解剖发现:蝉两侧腹室的外缘(第二腹节左右侧)各有一个稍突起的听囊,腔内约有1500个听觉单元。当外界声波激励听膜振动时,听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其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入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相应的听感觉。雌蝉的听膜虽比同种雄蝉小,但听脊却明显的大,听脊比听膜对声音的敏感性更高。所以证明雄蝉并不是“聋子”,只不过听觉不如雌蝉灵罢了。 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雄蝉的声音是由第一、二腹节内的发生机的收缩运动,分别牵动两侧发生膜受迫振动而发出。盖在发声膜上方的背瓣(即“鼓盖”)和所形成的鼓室以及腹部两块左右对称的腹瓣(即“音盖”)和下面的左右腹室,都有调音和扩音功能,而腹室内壁的上半部为近似白色的皱褶膜,下半部为内倾而近似半透明的听膜,透亮如镜,故称“镜膜”。而雄蝉的褶膜、镜膜和腹壁膜是接受声波的听膜,又是鸣声的辐射膜,相当于我们使用的单卡录音机,它是两用的,既可以录音,又可以放音。单卡录音机不能同时使用两种功能,录音时不能放音,放音也不能录音。 所以有的科学家认为,雄蝉是个“半聋子”,即静止不叫唤时能听到声音,若是高亢鸣叫时,它就听不到任何声音。那么这样问题又上来了。事实上,多种蝉类都具有合唱(群鸣)的习性。你不妨仔细倾听一下,蝉鸣都是这样的:先是大家一齐叫,节奏十分整齐,然后一起停叫。可见雄蝉鸣叫时,显然需要听到其他同类的鸣叫,以便调节自己的叫声,参加合唱。 这样,说雄蝉的镜膜既是听膜又是扩音膜是不可理解的。 看来,雄蝉到底聋不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雌蝉一定是哑巴吗?这是蝉的第二个谜。
表面上看来,捕捉到的雌蝉,都是不会鸣叫的,所以人们都称雌蝉为“哑巴姑娘”。从上面所讲的来看,雄蝉的“镜膜”兼有收音和扩音的作用,那么,它在鸣叫时,镜膜在扩音,就必然听不到自己的鸣叫声。这样,雌蝉又不会说话,雄蝉又听不到自己在叫些什么,这不成了雄蝉在瞎叫唤吗?这样怎么会让远处的雌蝉准确无误地找到“男友”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当雄蝉拼命地高歌鸣叫时,能把方圆1000多米内的雌蝉召唤过来。当雌蝉飞到近距离时,雄蝉不断发出特有的低音量的“求爱声”,吸引雌蝉靠近。与此同时,雌蝉也能发出低音量应答声。这样相互默契才能达到交配目的。只不过雌蝉的这种低音量次声人耳听不到。 不过,它们是否真的用低音量的声音在“交谈”,这还是个谜。
若蝉是怎样计时的?这是蝉的第三个谜。
雌雄蝉交配后,雄蝉很快就衰老而坠地死去,留下雌蝉。雌蝉用尖尖的产卵器在嫩枝上刺一圈小孔,把卵产在树木的木质内部,还要在嫩枝的下端,用口器刺破一圈韧皮,使树枝断绝水分和养料的供应,嫩枝渐渐枯死。这样,有卵的树枝容易被风吹落到地面,以便孵化出来的幼蝉(叫幼虫)钻进土里。 蝉产下的卵半个月就孵化出幼蝉。幼蝉的生活期特别长,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一般为4~5年,最长的为17年。幼蝉长期在地下生活,有着冬暖夏凉的条件,也很少有天敌来威胁,倒也算自在。它们经过4~5次蜕皮后,就要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叫金蝉脱壳),成为成虫。
同样令昆虫学家大惑不解的是,蝉能够非常准确地确定时间,在“地狱”恰倒好处地完成从幼虫到成虫的过渡生长,并适时离开“地狱”爬出地面。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尤其是17年蝉,这种蝉都是不多不少,精确地度过17年“地狱”生活才见天日。要见到它的子女,必须再过17年。因此昆虫学家们总是像天文学家等待日食和哈雷彗星一样等待着“17年蝉”的出现。 幼蝉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既看不见日出日落,也没有寒冬酷暑,它们是如何计量时间的?这是科学界的一大未解之谜。
狭义地讲知了不是蝉,它们比蝉小一半,通体翠绿色,雄知了的腹部有一个长方形的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知了-知了-知了"雌知了腹部没有发声器,不能发出声音。 蝉和知了发声器形装不同,蝉的发声器为两个半圆形,在正下腹,占蝉体面积的十分之一.而知了的发生器是两个椭圆形的,在腹部两侧稍靠下的位置,它的发声器相对于体形也要较之蝉大的多,占体表面积的七分之一.
【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
蝉的药用价值:
蝉也叫知了,居亚纲、同翅目、蝉科。蝉其皮曰蝉蜕,富含有壳素、异黄质蝶噙赤蝶噙腺苷三磷酸酶,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骚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症,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还有益精壮阳、止渴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待等作用。
蝉的营养价值:
蝉猴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蝉猴营养丰富,味道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
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
山东一带普遍出产两种蝉,一种体形稍大,称“知了”或“‘虫皆’了”,一种体形较小,称“熟了”,大者可食用,皮可入药。
【知了与诗歌】
知了在古代诗歌中以诗歌意象出现的,而又有所流转。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文学作品中吟咏赞叹,尤其是在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从《诗经》到魏晋以来,“咏蝉文学”迅速发展。本文试以寄托的角度去窥探蝉意象在诗词中的流变过程。
一 意象与寄托
纵观诗词理论,不难看出意象是诗词的重要特征,尤其在古诗词中。诗歌评论家鲜明的提出“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胡应麟《诗薮》)。意象从某种意思上说是作者渗透其中的思想感情,更是由客观事物触发的人类意识活动的表现。黑格尔认为它是“艺术家的主体性与表现性的真正的客观性这两方面的统一。”我们可以得知客观物象与主观的心意一旦组合起来,各种意象就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越鸟巢南,昆鸡悲鸣,景非一时,物非一地,而且本来不具有特定含义的物象,由于作者带上特定的思想感情把两个层面加以组合,便产生了崭新的意义。蝉在诗词中的意象存在便有了合理的依据。钱钟书提出“诗中所未尝言,别取事物,凑泊以合,所谓‘言在此,意在彼’即可谓之有寄托”。寄托在诗词理论上是举足轻重的,前人认为咏物诗词以寄托为上乘。南宋词家出现了寄托一派。宋四家词选序论云:“咏物最争寄托意,以意贯串,深化无痕。”张炎也在《词源》中提出了“所咏撩然在目,目不滞留于物。”的创作规范。因此,我们可以说咏物诗词奇妙之处在于有寓意,而寓意的绝妙之处不能指实,它所寄托的是某种情感,心态和人生感悟。咏蝉诗词作为咏物佳品势必渗透了恰到好处的意象和寄托。据此,我们可以通过在诗词中有无寄托,观看其意象流变之美。
二 没有寄托的蝉诗
作为微小的生物而被诗人关照进入诗词中,就其初始阶段而言,仅仅是一种客观自然物,这主要体现在先唐诗歌中。蝉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七月》:“五月鸣蜩”,蜩即蝉。蝉儿叫是以季候带出农事的真实写照。另外一首是《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朱熹评注说“蜩,螗,皆蝉也。如蝉鸣,如沸羹,皆乱人意”。可见,蝉鸣这一生活特征已经引起了诗人的注意,诗歌表现了昆虫鸣叫的原始生活习性。“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礼记*月令》),蝉与蟋蟀等小昆虫一样,是单纯的一种物候。随着诗歌的进一步发展,以蝉作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大量出现了,但作者并非有意赋物,还没有寄托之意。梁代范云《咏早蝉诗》“生随春冰薄,质与秋尘轻。端绥挹霄清,飞音承露清。”此诗写出了蝉的形体、声音及活动时间等诸多面特点,对其生活方式进行了细腻贴切的描述。另如梁代沈君攸《同陆廷尉惊早蝉诗》“日暮野风生,林蝉候节鸣。地幽吟不断,叶动噪群惊。”又如隋代的王由礼《赋得高鸣蝉诗》“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露下绥恒湿。风高翅转轻,叶疏飞更迥。”等等这些诗,要么写在秋风暮晚中的鸣叫,要么写生命活动的情况,但大体上都描写了蝉生活环境以及特定环境下的存在空间,不能不说是咏物的优秀作品。尽管这类咏蝉诗没有寄托这一体例的巧妙运用,但仍保持其固有的风格。一直沿袭下去也出现了不少好的句子,为诗词增添了亮色。显示出独特的情致。但真正使蝉在诗坛名气大噪的,则是有寄托的作品。
三 寄托赋予蝉的意象美
蝉,能在诗坛上博得美名,有赖于寄托在唐诗中的发展。众所周知,唐是诗歌的时代,寄托一法到了唐人笔下,开始摆脱生硬稚嫩的手法,进入到一个运用自如,兴寄无端的境界,托物寓意传情超过了前朝。许多理论源发于此。沈祥龙说:“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这在唐代不少咏蝉诗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此时诗中蝉充当的意象,既是寄托的有意安排,又是性灵的流露。“别愁逢夏果,归与入秋蝉”(李端《晚游东田寄司空曙》)之类的富有寄托而又体现特定意象的诗比比皆是。文人寄寓于蝉而形成一种悲剧美,构造起点缀诗坛的鲜明意象,它掩映出文人对政治、社会、人生的心理感受,充分反映了诗人的主体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一)、以显示出时间变化意象在文化天道的循环的时间直线性体现出来。引出好一种自我的时间意识,这是诗人运用寄托手法赋予蝉的最基本的意象。化成成虫的蝉的一生是十分短暂的,庄子说它“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蝉的这一习性与诗人的情感巧妙的引起了共鸣。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自怜,使历代作家普遍产生了生命短暂而宇宙永恒的伤逝之感,其实质乃是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这种意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与人的生命本身紧密相关联,它的核心乃是生命现象与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在心中引起的深刻顿悟,其具体表现为人对自身生命的惊恐、悲叹,把握和执着。”诗人刻意写蝉,看似对小昆虫的怜惜,而实质上寄托了一种“夕阳好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惜时之感,这是一种砭人股骨的力量。初唐诗人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六首 其十二》:“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该诗表面写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情,实质上是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无疑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我们可以说,诗中蝉即是陈子昂自己。另有“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红树”、“蝉”、“夕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步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蝉的这种意象,词微旨远,妙不可言。
(二)、寄托所映射出羁旅、别离意象。秋天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种悲凉的情调,蝉极易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形成孤冷意象融入到别离远游之中。唐*许棠《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后来朱熹《宿寺闻蝉作》:“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夕阳之蝉,凄恻哀惋。夕阳西下,蝉不得不离白昼而去,在凄寒的夜晚哀鸣。一种所喜之物的孤独,令人感到悲怆,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蝉”、“客”在一个“惊”字中合二为一,同在夕时发叹,在读者的艺术想象究竟,两者可以换位,物我感应、融为一体。
(三)、寄托赋予蝉的失意、患难、高格意象。中国古代文人历尽沧桑,诸如宦海浮沉,名利追逐,市朝倾轧,世态炎凉,难免滋生出往事如梦,命运坎坷的迷惘和感伤。例如唐*贾岛《病蝉》的“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就充分体现了文人的这一心态。通过蝉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失意之情。“岛久不第,吟病蝉之句逐之”(《全唐诗卷三》),诗人正是这样把劲切峻急的情感寄寓于婉转曲折的物象描写中,反复咏叹,茹而不吐,隐而不宣,使读者透过物象描写,体味诗中真意。秋蝉在凛冽寒风中,双翅难展,加之“螳螂捕蝉”所投下的阴影,无疑成了绝好的寄情之物。又如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其自身修养极高,然而那种孤傲清高的态度,在封建时代终将四面碰壁,官场失意,并陷于患难之中。公元678年,骆宾王在长安任侍御史,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一系列诗文,最有名的便是《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中借蝉自喻,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之情,郁郁不得志的身世之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诗论者对此评价很高,“大家语;大略意象深而物态浅”(陆时雍《唐诗境》)“诗有寄托故不等以咏物善长”(范大士《历代诗发》)在那个时代解脱世俗纷争的最好方法就是表明自己的品格。唐代的虞世南受到明主李世民的重用,便借蝉表明自己的高峻价格。在他的蝉诗中“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乃咏物诗的佼佼者,最后两句,蝉完全人格化了,蝉蜕于污秽与作者品格有机地联系起来。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云:“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品格。”同时代的施补华也在《岘佣说诗》中说“三百篇比兴最多,唐人独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托咏蝉以寓意的名作,工于比兴寄托,成为“咏蝉三绝”。蝉因此名声大噪。
蝉意象这一流线性变化全赖于寄托的手法。它的意象也逐渐鲜明,后来形成了较稳定的象征符号,为后人所赏鉴
【蝉之趣】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它为诗人墨客们所歌颂,并以咏蝉声来抒发高洁的情怀,更有甚者是有的人还用小巧玲珑的笼装养着蝉来置于房中听其声,以得欢心。的确,从白花齐放的春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舒畅的调子,不用任何中、西乐器伴奏,为人们高唱一曲又一曲轻快的蝉歌,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意,难怪乎人们称它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
人们陶醉于蝉的鸣声,而却忘记了它的本性,你可知道,每当蝉落在树枝上引吭高歌,一面用它的尖细的口器刺入树皮吮吸树汁时,各种口渴的蚂蚁、苍蝇、甲虫等便闻声而至,都来吸吮树汁,蝉又飞到另一颗树上,再另开一口“泉眼”,继续为它们提供饮料,这样如果一棵树上被蝉插上十几个洞,树枝将流尽而枯萎死亡。可见蝉是树木的大害虫。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雄蝉的叫声,雌蝉听来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几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死了。
为什么雄蝉会叫?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时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
小小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呆在树枝上,秋风把它吹到地面上,一到地面,马上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钻到树根边,吸食树根液汁过日子,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从幼虫到成虫要通过五次蜕皮,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而最后一次,是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这就是蝉壳)才变成成虫。由此可见,蝉是见不得天的昆虫,虽然寿命很长,但是很少很少在阳光下生活,几乎一生都在黑暗地下度过,可说是太遗憾了。
蝉有两对膜质的翅膀,翅脉很硬,蝉休息时,翅膀总是覆盖在背上。蝉是很少自由自在地飞翔,只有采食或受到骚扰时时候,才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趣的是,蝉能一边用吸管吸汁,一边用乐器唱歌,饮食和唱歌互不妨碍,蝉的鸣叫能预报天气,如果蝉很早就在树端高声歌唱起来,这就告诉人们“今天天气很热”。
重庆金丝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2016-07-11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66号附38号1-3。
重庆金丝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企业法人黄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重庆金丝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承办经批准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展示展览服务、礼仪服务、会议服务、摄影摄像服务;平面设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外广告;企业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公关活动策划、舞台艺术造型策划;产品包装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模特经纪、演出经纪、演员经纪(均须取得相关行政许可或审批后方可从事经营)。(以上范围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不得经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经审批而未获审批前不得经营)。在重庆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0387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75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重庆金丝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