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滤满足两个条件:
1、过虑杂物。
2、培养硝化菌群。
第一虑槽上层一定是放置几层过虑面的。这样方便拿出来清洗。硝化菌培养周期很慢,附着物不宜经常扰动。所以后期基本不动。硝化菌的成长环境是多孔材料,避光。这两个条件满足既可自行生长硝化菌群。
我以前折腾过各种生化棉,玻璃换,磁环等等。后来在鱼市场见人家养殖的龙鱼,很简单的滤材(当然不排除好滤材的作用),效果也一样非常好,水质通透。
现在我第一格上层放置6层过滤棉,主要用来过虑水中大物件,方便清洗。下面使用粗黑海绵,第二格依然放置粗黑海绵,第三格通常放置水泵,也没有浪费,将黑粗海绵切割成2厘米*2厘米的方块放入,最大程度营造硝化菌群附着空间。水质很好,只清洗过滤棉,3年了吧。一周更换1/4水,鱼缸水体380公斤,底滤水体120公斤,期间换过一次水泵。此环境最大放养量,银龙一只(40公分长)、招财一只(35公分长)、猪鼻龟一只(25公分长)。如果放开喂食,一天需要大概150克自制汉堡。代谢产物基本可以很好的被过滤及硝化菌分解。如果再多一只龟,硝化菌数量明显不足以分解水中残留有机物。水质开始下降。
养鱼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来才发现,通过观察别人,自己按照科学方法分析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结果就是超级简单。
以前底滤放入了非常多的各种滤材,使用也很好,不过当进新鱼的时候,鱼缸鱼缸很容易爆发大面积疾病及寄生虫,这才新发现滤材种类多了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因为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疾病原及虫卵。
谈了一下我自己的饲养心得,楼主可参考一下,少走弯路。
鱼缸的过滤棉,到底需要放几层呢?需要注意什么呢?以我所使用的最普通的白绿棉为例,至于其他滤棉,什么3D、5D、纳米、羊绒的,估计以后要出骆驼毛的了,我都没有用过。
滤盒高度决定滤棉层数,这是小鱼缸或者底滤干湿分离盒
太浅的滤盒,很小的鱼缸,一两层也就足够了,多了也放不下,保证住物理过滤的效果即可。
同样的道理,在很多底滤鱼缸中,那个干湿分离,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干、湿分离了,和上述的小上滤槽一样,也不能多放滤棉,最多两三层,也就可以了,反正后方还有生化滤材。
吸附性和透水性,依然是最重要的
不管怎么说,滤棉的吸附性和透水性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多余的。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的滤棉铺设几层,一定不要过堵、过密,还要完全包裹住水流,这就是最好的物理过滤效果。
有些鱼友购买的某些超细棉、或者魔毯等,吸附效果很好,但是只要放上去就积水,或者是放上去就开始溢流,那就需要减量或者更换稍微粗一点的滤棉,主要看效果,而不在于层次的多少,一层两层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至于说其他的一些过滤形式,滤槽足够高,可以适度增加,按理说最多三五层,也就足够了,再多了,也没有什么大用。
还有我们的勤快度,这也很重要
有些鱼友,鱼缸过滤槽内只放一两块棉,然后一两个月不去清洗一次,导致滤棉上下层全部淤堵、积累杂质过度。
那么,如果空间合适,我们就可以多增加个三两层,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拦截杂质,关键的问题,要看我们自己的勤快度,这个也有关系。
而有的鱼友,洗棉很勤快,基本保证下层滤棉不太脏,那么,就可以少铺点,这个没有什么绝对性,必须要多少多少层的,那是死读书。
如果是更为宽敞的滴流盒,三五层滤棉也是足够了,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水流的大小,如果水流过大,会严重击打滤棉,类似于滴水穿石的道理,也可以多铺设几层或者下部承接生化棉。
大致上,滤棉的铺设多少,就是注意上述的这些问题。
一块钱一张的具体是什么棉需要实际进行确认,从价格上无法判断。
鱼缸过滤棉和生化棉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作用不同
1、鱼缸过滤棉:主要用于水族箱或水池当中的过滤废物及残渣,改善水质。
2、生化棉:主要起到生化过滤的效果。
二、特点不同
1、鱼缸过滤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因此作为过滤材料具有流动阻力小,滤出效率高的点。2、生化棉:弹性好,比表面积较大,不易损坏,同时能有效过滤水中杂物。
三、优势不同
1、鱼缸过滤棉:滤棉可反复水洗,耐用、经济、环保等优势。
2、生化棉:兼有物理和生化过滤效果的过滤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生化棉
百度百科-鱼缸过滤棉
下虑(滤)鱼缸过滤棉有小飞虫还有虫卵,是因为有小飞虫在上面产卵繁殖了。
喜欢在这个地方产卵繁殖的小飞虫主要是蛾蠓。
蛾蠓科是微小至小型多毛或鳞毛的双翅目昆虫,幼虫生活在水生生物栖息地(往往是含氧低的地方),包括浴缸、洗手盘等-它们都是浴室常见的滋扰性害虫,淡水鱼缸的过滤棉是它们比较理想的繁殖场所。
最好不要用药物处理,勤洗换滤棉即可。